本文是学习GB-T 34908-2017 大洋资源调查术语.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给出了大洋(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其调查、评价和开发技术等方面的
基本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资源调查及其科研和其他相关活动。
2.1
大洋 ocean
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
2.2
公海 high sea
不包括在国家专属经济区、领海和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6条]
2.3
国际海底区域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注:简称"区域"。对"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
2.4
深海 deep sea
水深大于1000 m 的海洋区域。
2.5
大洋资源 oceanic resources
分布在大洋中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空间。
注:大洋资源按属性分为大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大洋空间资源。
2.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海洋法公约
1982年由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一项多边条约。
注:该公约分17部分,共320条和9个附件,主要部分有:领海和毗邻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专属经济
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环境保护
和安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
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2.7
公海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
确立公海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的国际公约。
注: 该公约于1958年在日内瓦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于1962年生效,共有56个国家批准加入。该公
GB/T 34908—2017
约共37条。
[GB/T 15918—2010,定义5.1.5]
2.8
国际海底管理局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国际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按照《公约》第十一部分和《关于执行〈公约〉
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组织和控制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管理"区域"资源勘探开发。
注: 国际海底管理局于《公约》生效日(1994年11月16日)成立。所有"公约"缔约国都是管理局的成员。
2.9
探矿和勘探规章 regulations on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由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的,承包人在"区域"内进行海底矿产资源的探矿和勘探活动必须遵守的国
际法规。
注: 包括探矿、请求核准探矿合同形式的勘探计划的申请、勘探合同、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机密性、
一般程序、解决
争端等有关法规。包括《"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区域"内富钴铁锰结壳探矿和勘探规章》、
《"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
2.10
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制度 system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上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需遵守的法律制度。
2.11
平行开发制度 paralleled system
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实行的制度之一。即,
一方面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开发;
另一方面由缔约国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与管理局以协作方式开发。申请人须向管理局提出两块经探明的
具有同等商业价值的海底区域,由管理局选定一块为保留区,该区域由管理局企业部开发;另一块为合
同区,由申请人开发。
2.12
先驱投资者 pioneer investor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前对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等资源的勘查活动进行至少3000万美元投
资的国家或其控制下的法人和自然人,经审查批准,获得勘探区的矿产资源勘查投资者。
注: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印度、国际海洋金属联合组织、中国是《公约》承认的先驱投资者。
3.1.1
多金属结核 polymetallic nodules
"区域"的一种资源,包括在深海床表层上或紧贴表层下含有锰、镍、钴和铜的任何结核矿床或积层。
注:多金属结核的同义词为锰结核、锰团块、铁锰结核、锰矿球、锰矿瘤。
3.1.2
富钴铁锰结壳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富钴结壳 cobalt-rich crusts
钴结壳 cobalt crusts
从海水直接析出的矿物沉降到硬基岩而形成的富钴铁锰氢氧化/氧化矿床,其中含有少量但明显富
集的钴、钛、镍、铂、钼、碲、铈、其他金属和稀土元素。
GB/T 34908—2017
3.1.3
多金属硫化物 polymetallic sulphides
"区域"内热液作用形成的硫化物矿床及伴生的矿物资源,其富含的金属除其他外包括铜、铅、锌、金
和银。
3.1.4
磷块岩 phosphorite
磷钙土
产于海底的自生磷酸盐沉积物。主要由碳氟磷灰石、氯磷灰石、羟磷灰石和氟磷灰石等磷灰石类矿
物组成。 一般五氧化二磷(P₂Os)
大于18%,常呈结核状或粒状产出,断面多呈鲠状或层状构造,分布于 浅于1000 m
的岸外浅滩、浅海陆架、陆坡上部、边缘台地和海山或台地上,在西太平洋海山区,见于水
深大于1000 m 的海山顶部及上部斜坡的始新世沉积层中。
3.1.5
多金属[软]泥 polymetallic mud
海底多金属[软]泥 underwater polymetallic mud
重金属泥 heavy metal mud
富含铁、锌、铜、铅、锰、银和金等元素,存在于海底热液喷发活跃的洋中脊或大洋裂谷中,呈软泥状
的一种多金属硫化物沉积物。
注:改写自 GB/T 15918—2010,定义4.3.3。
3.1.6
天然气水合物 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
甲烷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
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天然气(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一种冰状结晶物。
注:俗称"可燃冰"。
3.2.1
生物资源 bioresources
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
他生物组成部分。
3.2.2
遗传资源 genetic resources
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3.2.3
深海浮游生物 bathyplankton
栖息于1000 m~4000m 深海中的浮游生物。
3.2.4
深渊浮游生物 abyssal plankton
生活于4000 m 以深深海中的浮游生物。
3.2.5
底栖生物 benthos;benthic organism
栖息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
GB/T 34908—2017
3.2.6
大型底栖生物 macrobenthos
栖息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能被250μm 孔径套筛所阻留的底栖生物。
注:深海是寡营养海域,生物个体普遍小,因此深海大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的定义与近海不一致。
3.2.7
小型底栖生物 meiobenthos
栖息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能被32μm 孔径套筛所阻留的底栖生物。
注:深海是寡营养海域,生物个体普遍小,因此深海大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的定义与近海不一致。
3.2.8
海底热泉生物群落 hydrothermal vent community;sulphide
community
生活于海底热液喷口和冷渗口与硫氧化细菌共生,利用硫化氢、甲烷以化能合成作用进行初级生
产、制造有机物的海洋生物群落。
[GB/T 15919—2010,定义5. 15]
3.2.9
海洋药用生物 marine pharmaceutical organisms
海洋生物体本身或其提取物能作为药物的生物,包括海洋细菌、海洋真菌、海藻和海洋动物等各个
门类的多种生物。
[GB/T 19834—2005,定义3.41]
3.2.10
大洋渔业资源 oceanic fishery resource
大洋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动植物。
3.2.11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 deep-sea genetic resources
深海海洋生物中具有特殊功能并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遗传物质。
[GB/T 19834—2005,定义3.45]
3.2.12
极端微生物 extremophile
在一般生物不能生存的条件下(如高酸、高碱、高温、低温、高压、高盐等)能够生存的微生物的统称。
3.2.13
耐压微生物 piezotolerant
能在高压力环境下生存,最高能耐受70 MPa
压力,但最适应生长压力为常压(0.1 MPa) 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等。
3.2.14
嗜压微生物 piezophile
依赖于高压力生长的微生物,可在常压和高压力下生长,但最适应生长压力在0.1
MPa 以上的微
生物,包括古菌、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
3.2.15
嗜冷微生物 psychrophile
最高生长温度不超过20℃,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5℃,在0℃以下可生长的微生物的统称。
3.2.16
耐冷微生物 psychrophs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在0℃~5℃也可缓慢生长的微生物的统称。
GB/T 34908—2017
3.2.17
嗜热微生物 thermophile
需要高温环境以维持生存,最适宜生长温度为60℃~80℃的微生物;而最适宜生长温度超过
80℃的微生物为超嗜热微生物(Hyperthermophilic)。
3.2.18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栖息于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每个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
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1.1
大洋环境基线 oceanic environment baseline
从勘探区域取得足够信息,记录未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础值。反映了特定
时空范围未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时的环境自然状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基线。
4.1.2
生境 habitat
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
4.1.3
海底热泉 submarine hot spring
从海底岩石和沉积物中涌出的地下热水。
[GB/T 18190—2000,定义3.7.6]
4.1.4
海底冷泉 submarine cold seep
来自海底沉积地层(或更深)的低温气体以喷涌或渗漏的方式注入海洋中的一种海洋地质现象,是
天然气水合物溶解所产生的低温流体溢出海底形成。
4.1.5
还原性生境 reducing habitats
溶解氧浓度较低的深海区域,常有高浓度的甲烷和硫化氢,包括贫氧海洋盆地、热液喷口、冷渗
口等。
4.2.1 大洋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背景
4.2.1.1 洋底地形地貌
4.2.1.1.1
海山 seamount
高于周围海底1000 m 以上的,孤立或相对孤立的水下高地。
4.2.1.1.2
平顶海山 guyot
顶部平坦的海山, 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
[GB/T 18190—2000,定义2.8.21]
GB/T 34908—2017
4.2.1.1.3
洋盆 ocean basin
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洋脊之间,水深在4000 m~6000m,
地形起伏较小,具有相对稳定大洋地壳
的深海海底。
[GB/T 18190—2000,定义2.8.11]
4.2.1.1.4
海沟 oceanic trench,marginal trench,sea-floor
trench
两侧斜面陡峻的细长深海巨型凹地。大部分位于大陆边缘岛弧与深海丘陵之间,并与大陆海岸延
伸方向平行,比周围洋底深2000 m 以上。
注:比较著名的海沟如阿留申海沟(7822 m)、日本海沟(8412
m)、马里亚纳海沟(11034 m)等。
4.2.1.1.5
海槽 trough
比海沟浅而小,两侧斜面较缓,具"U" 字形剖面呈长椭圆形的深海凹地。
注:比较著名的海槽如东海的冲神海槽、日本西南的南海海槽等。
4.2.1.1.6
海山链 seamount chain
呈线性排列的海山组合。
注:如夏威夷、琉球群岛、庙岛群岛等海山链。
4.2.1.1.7
海山群 seamount group
呈不规则排列、密集成群的海山。
注:如中太平洋海山。
4.2.1.2 洋底地质构造
4.2.1.2.1
洋壳 oceanic crust
海洋之下固体地球的外层,覆盖在固体地幔层最上部,与固体地幔层共同组成大洋岩石圈。由起源
于板块之下的地幔物质喷发冷却形成的,主要发育在洋中脊,少量分布在热点,洋壳厚度一般小于
10 km,主要由3层组成,平均密度约2.9 g/cm³。
4.2.1.2.2
洋中脊 mid-oceanic ridge
由地幔物质对流上涌所形成的,沿离散板块边界延伸的水下山脉。
[GB/T 18190—2000,定义2.8.18]
4.2.1.2.3
转换断层 transform fault
一种横切大洋中脊的断层,不同于常见的平移断层,由于断层活动和大洋中脊扩张同时进行,结果
使水平错动仅发生在两段洋中脊之间,且水平位移的方向与两段洋中脊错动方向正好相反。
[GB/T 18190—2000,定义4.2.26]
4.2.1.2.4
热液喷口 hydrothermal vent
海底受到下伏岩浆加热的流体持续喷出的裂隙。热液喷口通常发育在洋中脊、海盆和热点附近,形
成富含各种矿物沉淀的黑烟囱和白烟囱,为海底极端环境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
GB/T 34908—2017
4.2.1.2.5
玄武岩 basalt
一种灰黑色到黑色致密状隐晶质喷口火山岩,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平均密度约
3.0g/cm³, 是地球上分布最普遍的火山岩岩石类型,也是洋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4.2.1.2.6
核杂岩 oceanic core complexes
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在沿扩张中心极强的构造拉张应力作用下发生去顶、抬升而形成的穹隆状构
造岩石组合,主要发育在有限岩浆供给的慢速扩张海洋板块边界,其形成与低角度拆离断层关系密切,
通常具有穹隆状窗棱构造特征。
4.2.1.3 沉积
4.2.1.3.1
浊积物 turbidite
由浊流堆积形成的沉积物,其特征具有粒序层、中度分选和原生构造发育。
[GB/T 18190—2000,定义3.4.7]
4.2.1.3.2
浊流扇沉积物 tempestite deposit
在大陆坡与深海盆地平原间,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和扇状堆积体。主要由泥石流、浊流沉积及
远洋沉积组成。
4.2.1.3.3
等深流沉积物 contourite
由等深流形成的沉积物,其特征是沉积物粒度细、分选好,具有明显的纹理层。
[GB/T 18190—2000,定义3.4.9]
4.2.1.3.4
硅质黏土 siliceous clay
依据深海沉积物等三角图解分类与命名法,组分中含黏土矿物占50%~75%,硅质生物碎屑25%~
50%,钙质生物碎屑0%~25%的黏土。
4.2.1.3.5
钙质黏土 calcareous clay
依据深海沉积物等三角图解分类与命名法,组分中含黏土矿物占50%~75%,硅质生物碎屑0%~
25%,钙质生物碎屑25%~50%的黏土。
4.2.1.3.6
钙质软泥 calcareous ooze
钙质生物碎屑大于30%的软泥。
[GB/T 18190—2000,定义3.5.4]
4.2.1.3.7
硅质软泥 siliceous ooze
硅质生物碎屑大于30%的软泥。
[GB/T 18190—2000,定义3.5.5]
4.2.1.3.8
深海黏土 abyssal clay
褐黏土 brown clay
远洋黏土 red clay
GB/T 34908—2017
远洋沉积物中生物碎屑含量小于30%的红褐色细粒泥质沉积物的总称。其特征为二氧化硅和碳
酸盐含量较低,大部分含量来自风运尘土,其次是远洋生物和海水化学沉淀物,以及少量的宇宙尘和火
山灰。
4.2.1.3.9
沸石黏土 zeolite clay
含有10%~30%沸石的深海细粒沉积物。
4.2.1.3.10
大洋富稀土沉积物 REY-rich ocean sediments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 REY-rich deep-sea sediments
富含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相对富集重稀土的深
海沉积物。沉积物类型以(含)沸石黏土、褐黏土等深海黏土为主,也有部分硅质软泥,
一般发育于碳酸
盐溶跃面(CCD
面)之下且沉积速率极低的深海盆地中,是一种潜在的稀土矿产资源。
注:俗称"深海富稀土泥"(REY-rich deep-sea mud)。
4.2.1.3.11
碳酸盐补偿深度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
海底富含碳酸盐的沉积和非碳酸盐沉积之间的岩相界面。
注:海水到达某一深度时,碳酸盐的补给速率和溶解速率可大体得到补偿,因此而命名。
4.2.1.4 地球物理
4.2.1.4.1
磁条带 magnetic strip
以洋中脊为轴,向两侧对称分布的平行交替出现的洋底正负磁异常条带。分为磁粗带、磁平带和磁
静带。
[GB/T 19834—2005,定义4.5.4]
4.2.1.4.2
洋底磁异常条带 striped magnetic anomadies in
ocean floor
玄武质洋壳在洋中脊产生并随着扩张作用持续从脊轴向两侧推移,当它冷却通过居里温度时,岩石
中的铁磁性矿物按当时当地的地球磁场方向和强度被磁化,总体和洋中脊平行,并以洋中脊为轴平行分
布。磁异常条带的宽度与海底扩张速度成正比。
4.2.2 大洋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技术
4.2.2.1
水下声学定位 underwater acoustic positioning
从构成基阵的三个以上声应答器接收到的声脉冲信号到达时间或相位确定水下载体或设备的方
位、距离的定位技术。按声应答器基阵基线长度分为长基线定位、短基线定位、超短基线定位。
4.2.2.2
海洋声学层析技术 ocean acoustic tomography
利用声速与海水温度、盐度、海流等的关系,根据声波在大范围海域传播时间和其他参数反演测量
海洋温度和海流的一种声遥感技术。
4.2.2.3
海上定位 positioning at the sea
利用仪器设备测定船舶在海洋上的位置并引导船舶航行的方法。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全球定位法、
GB/T 34908—2017
推算航法、光学仪器测定法、声纳法、无线电定位法等。
注: 海洋地质调查中主要使用的定位系统为卫星导航系统。用仪器测定的位置称实测位置,用航迹和测程仪计算
求得的位置称推测位置,对推测位置进行风压流、海流、潮流校正求得的位置则称推定位置。测定的位置(定
位)应标定在海图或作业图上。
4.2.2.4
动力定位 dynamic positioning
根据实时测量的风、浪、流、航速等参数,利用螺旋推进器保持或控制海上浮动装置在海面的精确位
置。动力定位系统主要包括螺旋推进器、罗经、声学导航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窄波束回声测深仪、水
流速度传感器、气象观测仪、操舵台、动力定位控制器和操作台。
4.2.2.5
大洋矿产地质调查 oceanic geological survey of
mineral resources
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探测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海底岩石、沉积物及海底矿产
等活动的统称。
4.2.2.6
大洋地球物理调查 oceanic geophysical survey
利用各种物理学方法和仪器,探测海底表面及海底以下地质体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并解释、反演其
地质属性、地质结构与物理特征,阐释海底以下的地质构造及矿产特征。
注: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6.2.1。
4.2.2.7
海底地形测量 sea bed topographic survey
利用船载或者水下拖体搭载的水声设备(如:多波束或单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等),按一定程序
和方法,将海水覆盖下的海底地形及其变化记录在载体上的测绘工作。
4.2.2.8
海洋地震调查 marine seismic survey
利用天然震源或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体波(反射、折射)或面波,对海底地壳和地球内部结构进行探
测,研究海底沉积盖层和地壳结构与速度参数的测量工作。
注: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6.2.2。
4.2.2.9
海洋重力调查 marine gravity survey
利用船载海洋重力仪器进行重力加速度走航观测或定点观测,根据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地壳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调查方法。
注: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6.2.6。
4.2.2.10
海洋磁力调查 marine magnetic survey
利用船载海洋磁力仪做海面磁场总强度(或梯度)测量,根据磁异常场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海底
地质构造,尤其是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推测海底、海洋沉积盆地基地及岩浆岩特性及其生成演化历史,
探索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调查方法。
注: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6.2.7。
4.2.2.11
海洋地球化学调查 marine geochemical survey
系统地测量海洋中天然物质(海水、海底沉积物、海底岩石等)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地球化学特征,
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与其他地球物理异常和地质资料相结合,以寻找海底矿床的方法。
GB/T 34908—2017
4.2.2.12
海底取样 sea bed sampling
利用采样器具采集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样品的方法。
[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6.1.5]
4.2.2.13
水下机器人 underwater robot,undersea teleoperator
用于海底观测,装有摄像机、传感器、机械手,用于海底观测,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矿石样品的机
器人。
4.2.2.14
水下无人潜水器 underwater unmanned submersible
通过母船上遥控控制运行的,装有水下电视机、照相机、声呐、声学测温和化学传感器、机械手采样
器等设备,用于深海底的生物、地质、地球物理的观测和采样的潜水器。按控制方式分为:
ROV
和 AUV。
4.3.1.1
深海生物勘探 deep-sea bioprospecting
采用各种方法和仪器设备对深海生物区系进行调查、探测及样品采集等活动。
4.3.2.1
深海原位观测系统 in situ observatory system
能够在深海海底进行长时间序列观测装置,它能进行海底图像采集、大生物观测以及各种环境参数
记录等。
4.3.2.2
原位培养 in situ cultivation
利用特定培养装置在大洋特定生境中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技术。
4.3.2.3
原位富集 in situ enrichment
利用包含特定底物的培养装置在大洋特定生境中进行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技术。
4.3.3.1
保压采样 pressure-holding sampling;deep-sea
pressure-tight sampling
利用特殊的保压采样工具,在采样和回收过程中能够保持采样原位压力或控制泄压率在一定程度
的采样方式。
4.3.3.2
保真采样 high fidelity sampling
样品形状低扰动、保压、保温、无污染和无压降后处理的采样方式。
4.3.3.3
低扰动采样 low-disturbing sampling
采样过程中对原位的生物群落及环境不造成明显干扰或破坏。
GB/T 34908—2017
4.3.4.1
纯培养 pure culture
由单个细胞的后代组成的培养物,即单细胞培养物或无性繁殖系。通常是由挑取单个菌落或利用
单细胞分离技术,移种繁殖获得。
4.3.4.2
培养依赖技术 culture dependent techniques
以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为基础,用于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技术。
4.3.4.3
免培养技术 culture independent techniques
不依赖于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如:宏基因组技术、宏转录组技术等,研
究特定样品中微生物群体组成与功能的技术。
4.3.5.1
液氮超低温保藏 preservation in liquid nitrogen
将菌种保藏在-196℃的液态氮,或在一150℃的氮气中的长期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
在一130℃以下新陈代谢趋于停止而有效地保藏微生物。
4.3.5.2
-80℃低温冷冻保藏 preservation in-80℃
将菌种保藏在一80 ℃冰箱中以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的一种保藏方法。
5.1.1
技术经济评价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根据探矿和勘探获得的信息,通过计算、绘制图表和多方案比较确定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预计
未来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水平,从而确定被评价的海底矿产开发利用的前景。包括资源储量估算,在对
海底采矿系统、选冶加工流程、运输系统及海洋环境保护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经济评价。
5.1.2
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index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技术经济评价的具体参数。包括:地质指标、采矿与加工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5.1.3
地质指标 geological index
技术经济评价中地质评价的具体参数。主要包括矿床边界丰度、平均丰度、覆盖率、矿物中金属的
边界品位、平均品位与当量品位、富钴结壳的厚度、金属储量和预测资源量。
5.1.4
采矿和加工技术指标 mining and processing index
技术经济评价中采矿和加工评价的具体参数。主要包括:矿床赋存水深、回采率、贫化率、海底矿物
(多金属结核、钴结壳、块状硫化物)的储量和资源量、矿床的金属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产率、
企业年生产能力(矿石、最终商品产量)、矿山服务年限、选矿与冶炼加工全过程回收率、至卸矿港口的运
GB/T 34908—2017
输距离等。
5.1.5
经济指标 economic index
技术经济评价中经济评价的具体参数。主要包括:吨矿石的基本建设投资、吨矿石的经营成本、各
类税费、矿产品价格、销售收入、贴现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偿还期等。
5.1.6
采矿生产能力 mining productivity
在具体海底矿床地质、采矿系统与开采方式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能开采出的最大矿石量。影响海
洋采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矿体赋存地质和开采条件,即储量、矿物品位及分布、水深、地形地貌、
地质特性、海况、至港口的运输距离;采矿技术装备水平;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市场及经济效益。
5.2.1
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 deep-sea mining impact on
environment
由于深海的矿产资源采矿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污染和其他危害。
5.2.2
深海采矿污染源 pollution sources of deep-sea
mining
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主要包括:搅起的海底沉积物形成的羽状流;采掘过程及提
升前后破碎过程中产生矿粉;排放的含微量金属的废水,包括水力提升系统紧急排放的矿浆;海上转载
作业产生矿粉和废水漏泄;采矿机的直接机械作用。
5.2.3
保全参照区 preservation reference zones
不得进行采矿以确保海底的生物群落具有代表性和保持稳定的区域,以便评估海洋环境的动植物
区系由于承包者在"区域"内所进行的活动而产生的变化。
注:保全参照区原则:①位置应在采矿试验区外;②面积要足够大,以排除受当地环境自然变化的影响;③生物种类
组成要与采矿试验区既有可比性又要有特殊性;④在采矿羽流上游,不受羽流影响的区域之外。
5.2.4
影响参照区 impact reference zones
反映"区域"特性,用作评估承包者在"区域"内所进行的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区域。
注:影响参照区选区原则:①应选择能代表矿区环境特征的区域,包括要求其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与合同
区其他区域具有相似性;②底质等环境要与合同区其他区域具有相似性。
6.1.1.1
远景调查 reconnaissance
利用收集的资料或极少量的实测资料进行区域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研究,圈出成矿远景区,开展概
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探矿区的活动过程。
6.1.1.2
探矿 prospecting
在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中,在不享有任何专属权利的情况下,在"区域"内进行的以找矿为目的的矿产
GB/T 34908—2017
勘查活动。
注: 按照国际海底管理局勘探规章,探矿是申请勘探合同之前的调查与勘查活动的总称。对某些海底矿产资源而
言,在申请勘探合同时探矿工作已完成;但对另一些海底矿产资源而言,在申请勘探合同时探矿工作尚未完成
在勘探期间还需开展一些必要的探矿工作。
6.1.1.3
勘探 exploration
在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中,按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签署的勘探合同要求,在"申请区域"完成矿体圈
定、资源储量估算、矿石选冶加工试验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海洋环境基线建立及矿床开采队海
洋环境影响评价、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完整过程。
注: 包括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两个阶段。
6.1.1.4
远景区 geologically permissive area
使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开展的较大范围区域性矿产调查,结合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及矿化异常的综合评价,确定值得进一步勘查的找矿有利地区。
6.1.1.5
探矿区 prospecting area
远景区内有较强矿化异常显示,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有利,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与稀疏取
样证实,估算推断的资源量,值得进行探矿的地区。是远景调查区的一部分。
6.1.1.6
一般勘探区 general exploration area
探矿区内有进一步勘查价值的地区。勘探工作主要通过系统取样进行。在勘探工作完成后,应估
算控制的资源量。是探矿区的一部分。
6.1.1.7
详细勘探区 detailed exploration area
一般勘探区内计划首采的地区。勘探工作主要通过加密取样进行。在勘探工作完成后,应估算探
明的资源量。是一般勘探区的一部分。
6.1.1.8
矿 石 ore
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或利用其特性的自然矿物
聚集体。
6.1.1.9
块段 ore block
资源量或储量估算的基本空间单位。
注:块段的设置与资源量的估算方法有关,如克里格法采用克里格块段,多边形法采用多边形块段,剖面法采用剖
面块段等。
6.1.1.10
矿体 ore body
具有可工业开采规模的矿石的集合体,是矿床中一个独立的矿石分布空间。
6.1.1.11
矿床 mineral deposit
由一定的成矿地质作用在地壳的某一特定地质环境内形成,
一个矿床可由多个矿体和毗邻的矿化
岩石组成。
GB/T 34908—2017
6.1.1.12
矿区 mining district
获准开采的采矿区范围。矿区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开采系统,包含采矿,选矿加工,管理、服务与生活
设施分布区域。
6.1.1.13
工业品级 ore sorting
矿石品级
在一个工业类型(或自然类型)矿石中,根据矿石的有用组分、有害组分的含量,物理性能、质量的差
异以及不同的用途或要求等,对矿石(矿物)所划分的不同等级。
注:矿石类型可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类。自然类型是根据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划分的矿石矿物组
合;工业类型是根据工业上矿石选、冶方法及工艺流程不同而划分的矿石类型。
6.1.1.14
覆盖率 coverage
海底矿石分布面积所占海底单位面积的百分比。
6.1.1.15
丰度 abundance
单位海底面积赋存的矿石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²),
分干丰度和湿丰度。
6.1.1.16
品 位 grade
矿石中金属或有用组分的百分含量。
6.1.2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资源量/储量计算
6.1.2.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6.1.2.1.1
推断的资源量 inferred resources
用稀疏采样工程探获的资源量,为全部原地矿量,是探矿阶段获得的资源量。资源量可信度较低,
矿体具有假设的连续性。
注:对推断的资源量要求:大致圈定矿体边界;大致查明矿石选冶加工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矿区海洋环境
评价;开展概略评价。
6.1.2.1.2
控制的资源量 indicated resources
用较密集采样工程探获的资源量,为全部原地矿量,是一般勘探阶段获得的资源量。资源量可信度
较高,矿体具有足够依据的假设的连续性。
注:对控制的资源量要求:基本圈定矿体边界;基本查明矿石选冶加工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矿区海洋环境
评价;开展概略评价。
6.1.2.1.3
探明的资源量 measured resources
用密集采样工程探获的资源量,为全部原地矿量,是详细勘探阶段获得的资源量。资源量可信度
高,矿体具有确认的连续性。
注: 对探明的资源量要求:详细圈定矿体边界;详细查明矿石选冶加工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矿区海洋环境
评价;开展概略评价。
GB/T 34908—2017
6.1.2.1.4
预可采储量 probable resources
控制的资源量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后转换成的储量,是在当前技术、经济、市场、环境保护
条件下可回收的矿量。
6.1.2.1.5
可采储量 proved resources
探明的资源量经可行性研究后转换成的储量,是在当前技术、经济、市场、环境保护条件下可回收的
矿量。
6.1.2.2 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
6.1.2.2.1
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 mineral resource/reserve
estimation
根据地质勘查所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估算,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实质是将形态复杂的矿体转变
为与其体积大致相同的简单几何形体,进而估算该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地
质块段法、克立格法以及断面法、多边形法、等值线法等。
6.1.2.2.2
算术平均法 arithmetical average method
将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所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法求出平均值,然后
按圈定的面积估算矿体的面积、矿体或矿床的体积、矿石量和金属储量。
6.1.2.2.3
地质块段法 geological block method
将矿体分割为若干块段,根据块段周围资料,分别估算各块段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体重和平均品
位。在沿矿体倾向的投影面上测定出块段内矿体的面积,求出每个矿段的矿石量和金属量,从而求出各
矿段储量总和。
6.1.2.2.4
克立格法 Kriging's method
既考虑到地质变量的随机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其空间结构性(相关性),将矿床的地质参数看成是
与空间位置相关的一种区域化变量,应用变差函数来描述区域化的随机性变化与结构性变化特征,并根
据变差函数所提供的矿体参数变化性进行克立格插值,估算出矿床中所有块段的品位和储量。
6.1.2.2.5
多边形法 polygonal method
以一个钻孔或其他种类采样工程为中心,构建一个圆,用该工程的矿体厚度与品位代表该园范围内
矿体的厚度与品位估算资源量/储量。当采样工程密集时,诸圆相切,切线形成多边形。圆的半径称为
影响半径,与估算的资源量/储量类型有关,半径愈小,类型愈高。也称最近地区法。
6.1.2.2.6
距离倒数法 inverse distance method
通过构建估算区二维或三维网格块段系统,按块段估算资源量/储量。划定一个邻域搜索区,将搜
索区内的样品用于资源量/储量估算。对距离块段较近的样品,赋予较大的估算权系数;对距离块段较
远的样品,赋予较小的估算权系数。权系数等于诸样品与被估块段距离倒数的加权平均值,或距离幂次
倒数的加权平均值。
GB/T 34908—2017
6.2.1
海底采矿 deep seafloor mining
从海底表层沉积物和岩层中获取矿石的整个过程。
6.2.2
回采率 mining recovery
具体的海洋采矿系统在规定的海底矿床条件下,采出的矿石总量占矿床或矿体内地质储量的百分
率。影响采矿总回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矿区某些地段地形障碍采矿机无法进入采掘;勘探未发现的无
矿点和低丰度区;采矿机原理决定的采集效率(破碎后粉矿未能完全搜集起来,钴结壳厚薄不均未能切
割到);行走机构机动性和控制技术限制造成的漏采或重复采;矿石提升系统损失(漏泄、粉矿随海水返
回大洋)等。
6.2.3
(采矿)损失率 loss rate
具体的海洋采矿系统在规定的海底矿床条件下,因矿床地质因素、采矿系统性能因素开采过程中未
能采出或丢失的矿石量占矿床或矿体储量的百分率。采矿损失的因素主要包括:矿区某些地段地形障
碍采矿机无法进入采掘的开采损失;勘探未发现的无矿点和低丰度区的损失;采矿机原理决定的采集损
失(破碎后粉矿未能完全搜集起来,钴结壳厚薄不均未能切割到);行走机构机动性和控制技术限制造成
的漏采或重复采损失;矿石提升系统损失(漏泄、粉矿随海水返回大洋);船上堆放损失;转载运输损
失等。
6.2.4
(采矿)贫化率 dilution rate
具体的海洋采矿系统在规定的海底矿床条件下,采掘过程中混入沉积物、废石或基岩造成的矿石品
位降低的百分率。影响海洋采矿贫化率的因素:地形因素、采掘机构原理与性能、控制技术等。
6.2.5
(选冶加工)回收率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ical
recovery
从矿石到冶炼加工成商品金属产品全过程,获取的金属占矿石金属含量的百分数。影响冶炼加工
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矿石的预处理、采用的冶炼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
6.2.6
回采策略 stoping strategy
划分采区的可采单元、规划采矿路径和回采方式。
6.2.7
回采路径 stoping route
集矿机或采矿机在采区或矿块内采掘时相对船的行驶方向、掉头和顺序。主要分为纵向折返式和
横向折返式。
6.2.8
深海采矿系统 deep-sea mining system
从海底表层和向下延伸矿床中采掘矿石、提升到海面并转运到港口的工艺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的总
称。深海采矿系统包括备海底集矿机(采矿机)子系统、矿石提升子系统、海面支持子系统和运输子
系统。
6.2.9
连续索斗采矿系统 continuous-line bucket system
在一根长(约20 km)
无极绳圈上间隔一定距离固定铲斗,穿过一艘或两艘海面船上的滑轮,通过摩
GB/T 34908—2017
擦传动连续循环运动,铲斗拖过海底时采集结核矿石,上升将携带到船上,同时船以0.01
kn~0.5 kn 速
度拖曳绳索圈横扫海底,达到大面积回采目的的采矿系统。
6.2.10
(结核)集矿机 collector
将结核从海底沉积物表层采集起来,洗掉沉积物,经破碎输送至提升系统的采矿机械。主要由采集
装置、输送脱泥装置、破碎装置、行走底盘、供电、导航定位和测控装置组成。按采集机构可分为水力式、
机械式和复合式;按行走机构可分为拖曳式和自行式。
6.2.11
水力式集矿机 hydraulic collector
采用喷嘴或水泵产生的负压抽吸采集结核矿石,并输送到提升系统的集矿机。按水力采集原理可
分为轴流泵吸扬式、附壁喷嘴吸入式、射流冲采吸入式。
6.2.12
机械式集矿机 mechanical collector
采用机械挖齿和链板输送结核的集矿机。按挖齿类型可分为耙齿式、链斗式和轮斗式。
6.2.13
复合式集矿机 hybrid pick-up collector
采用水力和机械组合采集机构的集矿机。
6.2.14
拖曳式集矿机 towed collector
由海面船通过提升管牵引雪橇式承载底盘行驶的集矿机。
6.2.15
自行式集矿机 self-propelled collector
由采矿船通过电缆向海底传动装置提供动力,并根据需要在船上控制室采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模
式遥控承载底盘行驶的集矿机。按行驶机构主要分为履带式、阿基米德螺旋式。
6.2.16
往返潜水采运车 shuttle
由半潜平台控制室内的声学通信系统进行遥控,携带有水中重量等于即将采集的结核矿石在水中
重量的压载物、利用浮力材料使水中自重为零,借助螺旋推进器克服水阻力下降到海底,在海底自行前
进采集结核矿石,同时抛弃相同重量的压载物,当压载物抛弃完时保持机重为零或略有浮力,在螺旋推
进器作用下上升至海面,到达半潜平台卸下结核矿石,补充压载物后再开始新一轮采矿循环的集矿机。
由采集机构、结核/压载物存储舱、海底行走机构、往返潜水推进器、动力电池和导航、定位、声学通信及
遥测遥控系统组成。
6.2.17
采矿机 miner
利用采掘机构从海底岩层中破碎挖掘钴结壳/块状硫化物等矿石,并输送到提升系统的采矿机械。
采矿机由挖掘机构、输送机构、行走底盘、供电、导航定位和测控装置组成。按挖掘机构可分为切割头
式、冲击破碎式等;按行走机构可分为履带式和迈步式等。
6.2.18
切割头采矿机 cutter miner
利用具有截齿的切割头破碎矿石,通过负压矿浆泵抽吸输送到提升系统的采矿机。按切割头结构
可分为滚筒式和圆盘式。
GB/T 34908—2017
6.2.19
滚筒切割头采矿机 drum-cutter miner
截齿安置在垂直支承悬臂的滚筒外圆上旋转切割矿石的采矿机。
6.2.20
圆盘切割头采矿机 dick-cutter miner
截齿安置在垂直支承悬臂的圆盘端面上旋转切割矿石的采矿机。
6.2.21
绞吸头式采矿机 cutter suction miner
具有在支承臂端部同轴旋转切割头和中心抽吸破碎矿石并输送到提升系统的采矿机。
6.2.22
绞车牵引式挠性螺旋筒切割采矿机 winch traction miner
with flexible screw-drum cutter miner
利用两端置于轴承座内的左右两段类似蛇皮管挠性螺旋割齿筒,由电动机驱动旋转切割钴结壳矿
石,并通过两段螺旋筒旋向相反使破碎的矿石向中间集中和筒内叶片轴流泵抽吸输送到提升系统的采
矿机。
6.3.1
提升系统 ore lift system
将集矿机采集的结核、采矿机破碎挖掘的钴结壳或硫化物矿石从海底提升到海面的设备系统。按
提升原理可分为水力提升系统、气力提升系统和机械提升系统。
6.3.2
水力提升系统 hydraulic lift system
利用安装在垂直管道不同深度的几台矿浆泵产生的压头将集矿机采集的矿石通过管道以两相流矿
浆形式从海底矿舱提升到海面的设备系统。由海底矿舱或中间舱、连接集矿机的软管、垂直钢管、矿浆
泵、紧急排放阀、矿浆泵起停和水力系统矿浆浓度、压力、流速等运行参数测控系统组成。
6.3.3
气力提升系统 air-lift system
利用在一定水深向提升管道注入压缩空气产生的负压带动管底矿石向上运动提升到海面的设备系
统。由连接集矿机的软管、垂直钢管、紧急排放阀、供气压缩机、注气管及连接器、出口减压阀和气力系
统矿浆浓度、压力、流速等运行参数测控系统组成。
6.3.4
机械提升系统 mechanical lift system
利用机械装置(如链斗)将采矿机采出的矿石从海底提升到海面的设备系统。
6.3.5
链斗管道提升系统 bucket-in-pipe lift system
利用采矿机拖动采矿船悬吊的提升管道海底端移动,由无极索链间隔安装的链斗直接挖取破碎的
矿石,并通过管道上行将矿石提升到海面船卸载,空斗由管道外下行的提升系统。
6.4.1
水面支持系统 surface support system
提供水下采矿系统存放、定点动力定位、布放回收、作业支承、矿石海面脱水、存储与向运矿船转运、
系统供电和运行控制以及人员生活条件的深海采矿生产中心系统。
GB/T 34908—2017
6.4.2
采矿船 mining support vessel
具有存放采矿系统设备空间、水下设备吊放回收和作业悬吊支撑设施、供电、通信、导航定位、矿石
脱水存储与转运、系统运行控制等采矿专用支持设备及能力的大型宽体高精度动力定位远洋船只。
6.4.3
吊放系统 launching system
布放回收采矿系统水下部分(采矿机、矿石提升管、中间舱、矿浆泵、软管、动力通讯缆等)和作业时
支承矿石提升管线的设备系统。主要包括塔架、关系升降机构、万向节支承平台、升沉补偿系统、提升管
接卸搬运机构、电缆吊放绞车系统。
6.4.4
升沉补偿系统 heave compensate system
利用液压油或压缩气体的压缩膨胀特性(弹簧率)缓冲采矿船升沉运动对提升管线悬吊支持平台动
态影响,将提升管线中的轴向动应力降到最低。由液压缸/气缸、液压源/气瓶、管路和调节阀组成。
6.4.5
万向节平台 gimballed platform
采矿系统水下部分吊放和作业时提升管线悬吊稳定支持平台。由内外方框形摇摆环组成,可消除
采矿船纵横向摇摆对提升管产生的弯曲应力。
6.4.6
月池 moon pool
船中心吊放水下设备的具有密封底门的井筒。
6.4.7
半潜采矿平台 semi-submersible mining platform
由浸没水中的类似平底船的下部结构、水上设备甲板平台及支撑上部平台的多根立柱构成的动力
定位海洋采矿作业平台。
6.5.1.1
选矿 beneficiation
把深海金属矿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最大限度的分开,除去脉石,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或使共
生的有用矿物彼此分离,从而获得高品位的一种或多种精矿的过程。包括重选、浮选、磁选、电选等
方法。
6.5.1.2
破碎 crushing
借外力作用使固体物料破裂,以减小粒度的过程, 一般分粗碎、中碎和细碎。
6.5.1.3
磨碎 grinding
将小块物料研磨成粉末的过程。
6.5.1.4
重选 gravity separation
根据矿石中各种矿物比重(密度)的差异进行分选的选矿方法。比重不同的矿物颗粒在运动的介质
(水、空气、重介质)中受液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作用,使轻、重矿物得到分离。
GB/T 34908—2017
6.5.1.5
浮选 flotation
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是润湿性、电性、吸附以及溶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差异,经
浮选药剂处理后,矿浆中各种矿物的表面性质差异变得更加明显,从而使矿物颗粒可以有选择地附着在
气泡表面上,并把这些附着在气泡表面的矿物提升到矿浆表面上来的全过程。上浮有用矿物的浮选为
正浮选,上浮要脱除的矿物的浮选为反浮选。
6.5.1.6
磁选 magnetic separation
根据矿物磁特性的不同,在磁选机磁场作用下,使各矿物受到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使矿物得到分离
的方法。
6.5.1.7
电选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根据矿物导电率的差别进行分选的方法。
6.5.1.8
精矿 concentrate
海底采集的矿石经选别作业后,除去了大部分脉石和杂质,使有用矿物得到充分富集的最终产品。
6.5.1.9
尾矿 tailings
矿石经选别作业后,主要有用成分富集于精矿中,所剩余的不再进行回收的部分。
6.5.2.1
提取冶金 extractive metallurgy
从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等深海金属矿及其精矿中分出杂质组分,获得金属及其化
合物的科学和技术。
6.5.2.2
火法冶金 pyrometallurgy
在高温下从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等深海金属矿及其精矿中提取和精炼金属的冶
炼加工方法。
6.5.2.3
湿法冶金 hydrometallurgy
以酸或碱基介质为溶液,或利用氧化剂或利用还原剂,使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等
深海金属矿及其精矿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冶炼加工方法。
6.5.2.4
火法湿法联合冶金 integrated pyrometallurgy and
hydrometallurgy
利用火法冶炼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等深海金属矿及其精矿中有色金属转变成
合金或锍,将锰及铁等转变为炉渣,再利用湿法从合金或锍中提取所含的有色金属的联合冶炼加工
方法。
6.5.2.5
生物冶金 biometallurgy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中的有价金属转入溶液,从中提取金
GB/T 34908—2017
属的冶金方法。
6.5.2.6
合并冶炼 mixed ore smelting
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矿等海底金属矿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石混合后进行冶炼的
过程。
6.5.2.7
焙烧 roasting
在低于物料熔化温度的高温下完成某种化学反应的火法冶炼过程。
注: 一般分为氧化焙烧、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等。氧化焙烧(oxidizing
roasting),将深海多金属硫化矿中的硫化物
变为氧化物的焙烧过程;还原焙烧(reductive
roasting),将多金属结核或富钴结壳矿中金属高价氧化物还原成
低价氧化物或单质金属的焙烧过程;硫酸化焙烧(sulfating
roasting);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
中的某些金属化合物转变成水溶性硫酸盐的焙烧过程。
6.5.2.8
熔炼 smelting
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与熔剂、还原剂等配料,在高温下熔化,发生一定的物理、
化学变化,使有价金属与不需要的组分分离,产出粗金属或金属富集物及炉渣的过程。
6.5.2.9
造锍熔炼 matte smelting
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或多金属硫化矿中的金属熔炼成锍的方法。
6.5.2.10
锍 matte
熔炼过程中产出的铁的硫化物与重有色金属硫化物的混合物,又称冰铜。按主金属分为铜锍、镍锍
等,又称铜冰铜、镍冰铜等。
6.5.2.11
浸出 leaching
用溶剂选择性溶解固体物料中某些金属组分的过程,按所用溶剂的性质分为酸、碱、盐或氨浸等。
注: 一般分为常压浸出、加压浸出、氧化浸出等。常压浸出(atmospheric
leaching),在大气压力下进行的浸出过程;
加压浸出(pressure
leaching),在高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的浸出过程;氧化浸出(oxygen pressure
leaching),在富
氧条件下进行的加压浸出过程。
6.5.2.12
自催化还原氨浸 self-catalyzed reductive ammonia
leaching
利用多金属结核矿中自带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元素的催化作用,在氨性介质中进行还原浸出的过程。
6.5.2.13
浸出率 leaching extraction
进入浸出液中的金属量占浸出物料中该金属总量的百分数。
6.5.2.14
溶剂萃取 solvent extraction
利用水溶液中某些组分在有机溶剂中分配比的不同,选择性地进行分离或富集的方法。
6.5.2.15
综合利用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深海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的、充分、多层次、多用途的开发利用的一切
活动。
GB/T 34908—2017
6.5.2.16
非传统加工利用 unconventional utilization
利用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深海金属矿的特殊理化性能,通过简单加工转变成附加值较高的功能
材料,如吸附剂、催化剂、电源材料等。
GB/T 34908—2017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4908-2017 大洋资源调查术语. 进一步学习